选择课程回放的形式学习会重新记录学习进度,面授的学习进度将会被覆盖是否继续?
确认申请补签?
X
*所属人群:
*单位: *联系人:
*电话: *地址:
*需求:
确认提交
点击查看详情

用户登录X

职称智能体

在线咨询

帮助中心

APP下载

小程序

关注我们

首页> 课程 >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

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 收藏

41人已评价
  • 授课形式:录播
  • 适用年份:2020~2025年
  • 科       目:课程选修-自然科学
  • 学       时:9学时
  • 课程简介
  • 课程目录
  • 课程评论

地学文化是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,包含了地质学、地理学、旅游学、山水文化艺术、有关山水的人文历史与文化等多学科。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大部分来介绍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:

一、地学文化的文化渊源

二、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

三、地学文化的美学内涵

四、地学文化的旅游价值

五、地学文化的文化和社会价值

六、地学文化的科普价值和传播方式

七、地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方式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文化渊源

    0时59分02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

    0时37分49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美学内涵

    0时48分35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旅游价值

    0时38分21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文化和社会价值

    1时11分58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科普价值和传播方式

    0时19分23秒

  • 录播
    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-地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方式

    0时18分12秒

讲师介绍

  • 胡红拴

    胡红拴,男,196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兼职教授,研究生导师,广东省地质局副主任医师,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、二级作家。兼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、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、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、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、广东省社会医学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。在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举办的国内外学术大会和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文艺报》、《中国作家》、《诗刊》、《羊城晚报》、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,人民出版社、作家出版社、地质出版社等出版有《山野碎语》、《山道》、《大地拾遗》、《南粤地学旅游胜览》、《矿物华藏――矿物岩石的诗意世界》、《矿物珍宝——岩矿美石世界的诗意记述》、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里的地学奥秘》、《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》、《南粤地学解读》、《舞动的土地》、《大地上的韵律》、《南粤大地上的书画家们》、《淡淡书香》、《周彦生诗画记》、《林丰俗诗画记》、《许钦松诗画记》、《刘书民诗画记》、《胡红拴品画诗选》、《胡红拴品画诗词散文集》、《胡红拴诗选》等各类书籍51部,计800余万字。应邀出访德、法等西、北欧多国和澳、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,应邀为广东省委、省政府有关部门、香港中文大学、中山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广东卫视等,作学术报告和讲课,应邀参与策划、拍摄的中央电视台“地理中国”等系列科教片已在央视播映。荣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的“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三十余次,作品十余次荣获“宝石文学奖”等全国和省市级文学、图书类大奖。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单位曾多次介绍其事迹。

服务监督电话:020-83620991    技术支持与运营:广东中人世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    粤ICP备10228807号-1      公安机关备案号:44010602004109